新华在线

茶香暖和村

更新时间:2020-12-29 13:11点击:


       咪图在采茶。资朗 摄
       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西定哈尼族布朗族乡有个村,村名叫“暖和”。海拔高,暖和村常年凉爽。入冬后,这里经常大雾弥漫。
       村里家家种茶。都说云雾出好茶,但户均10亩地的暖和村,种茶种了几百年,生活水平改善却不大。为啥?茶园管理粗放。
       如今,情况已大不同。哈尼族小伙儿咪图说:“这几年,才算真正懂了茶!”
       产量·品质
       种茶,是暖和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。咪图家也不例外,全家人的时间,都给了茶树:施肥、修枝、喷洒农药,大半年都在忙碌,但以往茶叶却总卖不上价。
       直到2015年,勐海县引导全县茶园进行生态种植,咪图才知道,过去种茶的老办法,很多都不科学:修枝直接用砍刀,结果比爷爷年纪都大的茶树,修得比5岁孩子还矮,好好的大树茶砍成了台地茶;为了提高产量,用了不少化肥,茶叶芽长得挺多,但味道不好;为了防虫喷洒农药,有时候农残超标,茶叶就卖不出去。
       改生态种植后,种茶不再施化肥,可以节省成本,咪图觉得是好事儿;修枝不再用砍刀,改成专业的修枝剪,虽然费工但能提高收入,咪图也愿意;就是不打农药,让咪图心里有点打鼓:茶叶鲜嫩,虫子最爱,不打农药,产量会不会受影响?
       头两年,之前的农药还没挥发完,有虫,但挺少。可到了第三年,虫子仿佛一下冒出来了。咪图赶紧用上粘虫板,虫情才有所缓解。但以前一棵能摘10斤茶叶的树,还是被虫子啃得只剩四五斤。
       不过卖茶时,咪图惊喜地发现,自家的茶叶价格提高了:一公斤干毛茶从二三十元一下子提高到近百元。咪图第一次意识到:种茶不能只追求产量,品质更重要,好茶才好卖!
       林间插着粘虫板,树下施着有机肥。村里组织种茶培训,咪图每回必到。“以前用刀砍,茶树浑身是伤,人对茶好,茶才对人好!”去得多了,哪个枝条要剪、哪个枝条要留,不用农药怎么防虫灭虫,咪图脑子里都清清楚楚、讲起来头头是道,村里老人平时最爱找他请教。
       培训·提高
       不仅种茶是行家,咪图还擅长炒茶。今年村里普通干毛茶一公斤百元上下,咪图炒出来的干毛茶卖到了300多元。旁人夸咪图炒茶好,他总是腼腆地笑:“一样的茶叶,师傅炒出来的能卖1000块!”
       咪图所说的师傅,时常到村里给村民做培训。尽管咪图炒出了村里价格最高的茶,可每回师傅来,咪图还会缠着他问个不停,“炒茶学问深着嘞,现在我还只会皮毛。”
       最初炒茶培训,咪图可不是这么积极。驻村工作队队员用各种办法来劝说,咪图才去学习。听完回来,咪图才明白为啥以前“茶商直皱眉、不愿收”:炒茶用的是炒菜的锅,炒过啥菜,茶就能喝出啥味来;鲜叶不萎凋直接入锅,锅还没热就放鲜叶,喝起来发涩……以前觉得炒茶是为了炒熟,经过培训,咪图才知道炒茶的目的是提香。
       培训结束,咪图很快垒起炒茶专灶。采回鲜茶,咪图会先找处阴凉地儿,将茶叶仔细摊开,过4个小时,茶叶萎凋后才开炒,炒锅温度烧够了,再将茶叶细细撒入锅中。
       有了技术,茶叶的“身价”就高了,茶商试喝之后,眼没眨、价没讲,就开始称茶。
       暖和村的炒茶培训,这两年参加的村民越来越多。为啥?“都想知道咪图家的茶靠啥能卖到300多块!”咪图谦虚,跟村民说得诚恳:“我这顶多就是流程对了,但火候差得还远着呢!茶叶的色、香、味这些都要看火候,每锅都不一样。咱们啊,还得跟着师傅好好学!”
       “不仅是学习炒茶,凡是跟茶叶有关的培训,暖和村村民都愿意参加!”暖和村驻村第一书记、驻村工作队队长王海全说。前不久,村里组织电商培训,咪图又报了名。
       老路·新路
       今年初,作为暖和村帮扶单位的西双版纳州政法委,和当地政府争取资金买来新品种茶叶枝条,鼓励暖和村村民尝试改良品种。没想到,嫁接的枝条还没长好,就先遇上了干旱。
       眼睁睁看着新嫁接的枝条干枯?驻村工作队队员段健不愿放弃,忙着张罗村民试试“滴水救树”:“塑料瓶注水滴灌,很简单!”
       “一桶水浇地里,半小时就晒干,这么小的塑料瓶,能管用?”咪图听说这个办法后,犯起了嘀咕。段健把咪图和村干部拉到地里现场演示,塑料瓶盖钻个小孔,水慢慢滴出来,既节水又省事。看着挺有效,咪图这才相信。
       村里塑料瓶不够用,段健就拉着咪图和其他几位村干部到乡里去收饮料瓶。“乡里都是熟人,让人看见我捡废弃饮料瓶,面子上挂不住。”咪图站在饭店前不肯进门。还是段健先开了腔,跟老板说想买瓶子,老板一看是驻村工作队队员,答应得爽快:“瓶子我可不卖!要用得着,你们全拿走。”
       暖和村村干部走街串巷,收回来一堆瓶子。可通知村民后,1/3的瓶子堆在村里没人领。过了几天,滴灌的茶苗长势慢慢恢复,没有滴灌的眼看着要枯死,村民们才逐渐明白塑料瓶滴灌的重要性,纷纷采用了滴灌的新办法。
       “政府修通了道路,我们再帮着拓宽思路。”王海全期待,暖和村人能够不断探索,不断闯出靠茶致富的新路。(杨文明)
官方微信公众号